中国农科院食用菌专家胡清秀:“金沙js933051号”段木仿野生桑黄可与野生桑黄相媲美
中国农业科学院食用菌专家胡清秀谈 桑黄的功效和产业前景
-
桑黄功效广且无毒副作用,预防和调理肿瘤效果显著
-
未来癌症井喷,野生资源濒稀,桑黄将面临一黄难求局面
-
“金沙js933051号”段木仿野生桑黄品质可与越野生桑黄相媲美,甚至超越野生桑黄
-
农科院与“金沙js93305”公司共建段木仿野生种植示范基地共建种植标准,培育优质桑黄,推动产业发展
胡清秀教授简介:
中国农业科学院食用菌专家,全国绿色食品专家库专家,北京市食用菌协会理事,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,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兼职导师。
主持了国家基础性专项"我国山区菌物资源保护与利用"、科技部科研院所开发项目"食用菌新品种培育与新产品开发研究",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"利用农业废弃物生产优质食用菌技术示范与推广",科技部星火项目"珍稀食用菌秸秆栽培技术示范、推广及产业化",农业部结构调整项目"野生食用菌驯化与深加工技术研究",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"我国东南沿海地区'稻菇畜'结合可持续发展创汇农业示范及推广",主持农业行业标准"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产地环境条件"的制定,横向合作项目"无公害食用菌工厂化、标准化高效生产技术"、"贵州省野生鸡土从菌驯化栽培研究"等多个项目,其中两项获得农业部"农牧渔业丰收奖"一等奖、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励。此外,参加科技部、农业部项目多项。主编《优质食用菌栽培》、《白灵菇》、《杏鲍菇》等著作,公开发表学术论文(文章)20余篇,培养硕士研究生多名。
采访
桑黄是国际公认的最有效的抗癌菌类。它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力达到调理疾病和保健的作用。针对当前热门的肿瘤免疫疗法,近日,“健康中国” 的记者采访到中国农科院食用菌专家胡清秀教授。胡教授对桑黄的功效及药用机理做了阐述和分析。她认为,由于桑黄的广泛而独特的功效,及其无任何毒副作用的特性,其需求将越来越大。加上野生资源匮乏且品质下降,人工种植技术没有建立标准。未来可能出现“一黄难求”的局面。
为了规范国内桑黄的人工培植技术,中国农业科学院携手全国桑黄领军企业“金沙js93305”,共同建立段木仿野生桑黄种植示范基地,创建国内桑黄的种植标准,以生产出更安全和优质的桑黄,造福于广大消费者。
关键内容:
桑黄功效广且无毒副作用,预防和调理肿瘤效果显著
桑黄的功效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中国的古代医学著作的记载。近代医学研究证明,桑黄中的多糖、三萜、黄酮成分可以激活免疫细胞,通过提高免疫力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。具有抗癌和减轻患者手术、放化疗等方面产生的毒副作用。
其实,不仅如此,桑黄对结节、增生、囊肿和血糖异常、痛风、中风、高血脂等疾病都有不错的调理作用。它还能保肝护肝、抗病毒、预防感冒等等,在保健方面的作用也显得非常明显。
野生桑黄数量稀少且品质难把控
但野生桑黄由于过度采伐,数量稀少;由于暴露在天然环境下,容易被杂菌感染,或造成生长不良;一般桑黄要三年采摘效果最好,野生桑黄采摘期无法把控,木质化严重,品质并没有预期的好。


“金沙js933051号”段木仿野生桑黄 vs 野生桑黄
人工栽培的桑黄品质可超越野生
为什么人工栽培的桑黄反而好?桑黄的人工栽培技术在近几年有非常大的突破。在栽培方式上,一种是短段木栽培,一种是木屑栽培。短段木栽培跟野生的状态有很多相似之处,且人工栽培下,经过对产地和环境的严选和把控,生长过程的检测,可以保障桑黄的出产率和品质。基本上,三年一期采摘的桑黄与野生桑黄的品质可以相媲美,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甚至比野生桑黄更好。
与金沙js93305合作,培育优质桑黄,推动产业发展
由于金沙js93305着眼于桑黄产业的未来,着眼于产品质量,着眼于产地环境,从源头开始把控桑黄品质。中国农科院和“金沙js93305”合作,通过优秀企业配合和推动,和我们科研机构科研技术支持和合作,共同建立示范基地,规范种植标准。相信我们通过科技的力量,和企业的技术经验,可以培育出更优质的桑黄菌种,规范并优化种植技术,培育出更有效的桑黄。为广大的消费者送去健康的福音。这种企业与科研部门的联动,未来全国的桑黄生产技术会有一个大的提高,能推动整个桑黄产业更好的发展。